大龍網新聞中心

            在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理事會會議上,馮劍峰分享跨境電商新質生產力落地新思路

            4月23日,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以下簡稱投促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辦。作為投促會年度最重要會議之一,包括中國投促會會長馬秀紅、副會長周曉燕、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作章、監事長趙昕昕以及副會長單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對投促會2023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審議了2024年工作規劃。作為投促會副會長單位代表,同時也是投促會下屬電商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大龍網集團董事長、創始人馮劍峰受邀出席會議,并在會議中發言。

            640.jpg

            會議由投促會副會長周曉燕主持并對會議議程進行了介紹,隨后投促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作章就《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計劃》進行了報告。在報告中,他首先圍繞黨建團建、會員工作、品牌展會活動、中外企業家合作機制等維度對2023年全年工作進行了總結,隨后結合新質生產力等最新的政策號召,分別圍繞這些維度對2024年工作規劃進行了闡述。卓有成效的工作總結及富有前瞻性的工作規劃得到了理事單位一致表決通過。

            在隨后的理事單位代表發言環節,馮劍峰代表電商工作委員會進行了發言。他首先結合投促會的工作總結對電商工作委員會的年度工作進行了簡單回顧,并重點圍繞電商工作委員會于3月25日進行重組,表達了投促會長期關注、指導的感謝。

            馮劍峰表示,過去一年,無論是電商工作委員會還是大龍網集團來說,通過各種國家級的會議平臺以及各種小規模的走訪,我們得以與在數字化方面走在前面的專家、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不僅洞察了大勢的發展,也精確了微觀機會的把握,不僅讓電商工作委員會在3月25日的改組水到渠成,大龍網也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完成了數字貿易產業服務在全產業鏈條的布局,也規劃了更清晰的方向。在發言中,馮劍峰重點強調了當前全球格局下,面對相關國家對跨境電商C2C更大力度的圍追堵截,以數字基建為共享的跨境S2B2C雙贏模式仍是跨境電商出海的最佳選擇。

            圍繞這一認知,同時結合投促會整體的工作規劃,馮劍峰也對電商工作委員會2024年的工作規劃進行了匯報。他表示,作為投促會的二級機構,電商工作委員會首先是要全面落實投促會的規劃,同時電商工作委員會也會以重組為新的起點,著重以新質生產力在電商、外貿領域的落地為重點進行突破。

            “具體而言,在3月初召開的2024全國外貿工作會議,所明確強調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外貿領域重點拓展中間品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推進貿易數字化、貿易綠色發展;要服務企業拓市場抓訂單,擴大進口保障國內需求。”馮劍峰進一步支出,“國家為我們在電商及外貿領域落地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就是以數字貿易為抓手,聚焦于市場和訂單,為企業解決實際需求。在這個方面,大龍網目前布局了覆蓋全球的數字貿易產業服務網絡,可以提供一定幫助,同時我們也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區進行以數字化為支撐的本土化網絡,包括云平臺及文化的本土化,在加深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增加互信,也為與當地市場及供應鏈的數字化重組創造條件。”

            關于協同電商工作委員會全體會員共同進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馮劍峰指出,作為電商工作委員會的理事長單位,大龍網愿意與會員單位共享其在數字化方面的基礎設施,同時也將積極參與投促會打造的各種平臺,與全球數字領先企業進行交流、溝通。

            理論有創新、落地有措施、協作有擔當,馮劍峰的發言得到了投促會領導及與會理事單位的一致認可。

            最后,中國投促會會長馬秀紅發表講話。她首先感謝各位副會長、監事長、常務理事、理事長期以來在做好自身業務工作的前提下,對中國投促會的工作給予的關心、參與和支持。同時,她表示,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中國投促會將緊緊圍繞辦會宗旨,準確把握“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國家重要政策方向,認真貫徹并務實推進新時期雙向投資促進戰略和相關產業政策的實施,積極開展團體標準建設,組織相關行業或主題的座談會,為政府制定法律法規建言獻策;準確認識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攻堅克難,應對挑戰,利用中國巴西建交50周年等有利契機,搭建重要活動平臺,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為企業參與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支持;發揮會員單位和政府機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全心全意服務各理事單位、會員單位、二級分支機構的發展需求,與全體理事、會員一道,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在緊密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跨境電商B2B商機平臺
            Cross-Border E-commerce Opportunity-Seeking B2B Platform
            綜合服務投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