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跨境電商B2B除了這個問題,還面臨“最先一公里”的困難,這直接影響了貨物的陽光通關和流通效率。渝新歐鐵路作為重慶貨物出口的大通道,如何升級服務、提升效率,對于重慶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近日,大龍網表示,將協助重慶市建立線下跨境進出口監管倉庫 ,提升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的流通速度,完善依托于渝新歐鐵路的重慶跨境電商生態圈,將重慶打造成西部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從1周到1天,監管效率看得見
現階段,我國有兩種通關模式,一般進出口和保稅進出口,保稅進出口的“監管倉”有集貨的功能,一般進出口則沒有。大龍網推行的這個“跨境電商公共監管倉”,目前已經在東莞、合肥成功落地。
“跨境電商公共監管倉”創造性地提出“復合倉” 的概念,將“集散倉”和“監管倉”進行捆綁融合,使其兼具“貨物存儲”與“監管”功能 。顧名思義,前者獨有集貨功能,可提供貨物存儲;后者則肩負“監管”功能。
(公共監管倉完全按照最新的海關總署56號文標準建設運行)
據了解,為提高本地跨境電商貨物通關監管效率和并發應對能力,大龍網在重慶建設的公共監管倉,將依托全自動立體式倉儲,通過WMS智能管理系統軟件,實現跨境電商倉儲管理及海關現場監管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包括產品的收貨、分揀、質檢、打碼、倉儲、配送等一系列服務。
大龍網介紹,公共監管倉建立后,通關時間基本上1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高峰期也能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而原來的通關時間基本要在一周左右,高峰期最長可能達到1個月。 同時公共監管倉的建立也為海關,檢驗檢疫提供了基礎的數據支持,為各職能部門提供監管的基礎平臺。
轉變思路,用服務建設渝新歐跨境電商生態圈
跨境電商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外貿”。結合互聯網后的外貿,注定要引入互聯網以用戶服務為核心的要點。
今年9月15日,連接重慶與歐洲各國的渝新歐鐵路,通過重慶跨境電商企業大龍網,發出首單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圍繞著渝新歐鐵路,重慶的跨境電商產業穩步發展,但重慶市政府和大龍網都發現現有的監管制度和流程,難以滿足跨境電商發展對效率的需求。
以渝新歐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第一公里”為例,就存在:
缺乏跨境電商出口統一辦公窗口;
缺乏專業化的,集合實施跨境電商商品查驗放行監管、分揀中轉、倉儲管理功能的公共設施;
欠缺專門協調處理跨境電商通關問題的組織機構和服務體系等問題。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將涉及海關、國檢等多各部門的協調整合。
本次即將落實、建設的公共監管倉,整合政府監管機構職能,簡化通關流程,從而提供一站式的通關服務 ,根本上是為跨境電商的用戶來服務的。這也是重慶市轉變思維,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體現。
Copyright ? 2009-2023 OSell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龍網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北京市順義區金航東路3號院27號樓 重慶: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瑞天路156號 電話:023-86682886 互聯網舉報郵箱:report@osell.com 渝ICP備10017976號-17 電商資訊 | 版權聲明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