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海關總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在東莞市正式啟動上線,成為全球跨境電商市場及媒體關注焦點。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東莞市政府攜手大龍網等一批跨境電商、物流、支付企業,與海關總署積極對接,順利完成了海關總署通關測試。
海外媒體聚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東莞市走在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前沿
據俄羅斯著名媒體塔斯社發出報道稱:“傳統跨境電商以小包裹為主,物流通關多存在以商業包裹混入到民用包裹的情況,在各國海關加強監管的今天,容易存在走私的系統風險,影響到售后服務和品質,且灰色清關問題也普遍存在。東莞市走在了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前沿,對跨境物流通關陽光化具有重大意義。”
大龍網牽頭帶領錢寶科技(支付)、燕文物流、啟盈集團(物流)、鼎盛易達貨代等一批跨境物流、支付企業,在本次通關測試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據塔斯社報道:大龍網提出的“外貿電商化”概念符合當今國際跨境電商市場發展趨勢。“外貿電商化”中提到的“外貿”并非傳統跨境電商意義上的零散小包裹,而是B2C或者B2B2C的小額訂單。只有符合統計意義和監管意義的小規模同品類訂單才會有符合國家規定的退稅和管理,才會有分送集報的實際操作意義。跨境電商能很好的服務于現在外貿體系服務不了的小訂單外貿,在享受其積少成多的豐厚利潤同時并不大幅增加其綜合成本。將當地現有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小訂單上線,提高他們的進出口效率和上線交易,并且做到進一步規模化。
另外,海外知名媒體The Telegraph India(印度)、The Retail Times(德國)、Global Newsweek(美國)、Crowded Brain(英國)也相繼發表報道稱:“中國品牌在全球傳播,需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分銷渠道,而這些傳統的分銷渠道就是最大的品牌壁壘。互聯網給中國制造帶來了時代的機會,可以有效繞過這些分銷體系,與全球消費者最近的零售商進行‘零距離’對接。”
央視一套播報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實現“跨境電商貨物通關第一票”
2日晚,央視一套《晚間新聞》欄目播出“跨境電商納入海關監管平臺,通關破壁壘”的報道:海關總署科技發展司司長陳振沖,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何力,黃埔海關關長李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建華,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副市長賀宇等一眾領導蒞臨“海關總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啟動現場,對整個通關流程進行了現場檢驗。短短30分鐘,7500票商品就全部裝車出口,完成了海關通關監管手續,黃埔海關經通關服務平臺共驗放大龍網科技有限公司出口的10486件商品,意味著東莞常態化貨物通關的正式開始,實現了可稱之為“跨境電商貨物通關的第一票”。
人民網發出專題報道稱:通關服務平臺的上線只是開啟了快件模式,預計將會每年撬動數十萬包的業務增長量,事實上,快件模式只是跨境電商的1/3的業務模式,此外還包括郵件模式、保稅模式。目前只是開通了快件監管、預計未來跨境電商將呈現爆發增長。
試點企業大龍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投入使用提高了企業出口跨境商品的通關時效,解決了企業報關、退稅、結匯難等問題,有利于中小微企業開拓外貿出口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業內知名媒體分析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陽光化通關成為行業亮點
活動當晚,專注外貿電商多年的知名媒體雨果網在業內爆出新聞,引發業內矚目。
國內知名電商媒體億邦動力網也發出頭條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可滿足海關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新型監管模式,實現了電商平臺企業、支付平臺企業、物流平臺企業運營系統與海關總署中央電子口岸的系統對接,以及電子口岸與電商企業、相關政府部門的信息共享,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實現陽光化通關和正常結匯退稅。對于推進中國跨境電商陽光化運作、精準統計跨境電商進出口通關數據、增強重點跨境電商企業進出口競爭力,乃至有效帶動中國傳統制造業開辟新的外貿出口渠道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內著名數據統計機構艾瑞網在報道作出分析:M2B(B2B2C)的貿易方式必將成為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品牌的有效橋梁,同時也會成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啟動為跨境電商行業陽光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活動結束后,試點企業大龍網副總裁吳祺在接受記者采訪中提出觀點:“呼吁當前的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以及對應的各種監管倉和監管服務體系,支持小外貿、小訂單出口,以求解決供應鏈中全球碎片化需求和中國剛性化制造之間的矛盾。”
Copyright ? 2009-2023 OSell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龍網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北京市順義區金航東路3號院27號樓 重慶: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瑞天路156號 電話:023-86682886 互聯網舉報郵箱:report@osell.com 渝ICP備10017976號-17 電商資訊 | 版權聲明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