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網新聞中心

            重慶企業大龍網走通海關總署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第一票”

            “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將一件件包裹搬上傳送帶,在包裹通過監管平臺的同時,在海關總署通關系統中記錄下了一個個意義重大的數字。短短30分鐘內,7500票商品全部通關完成,整齊裝車等待出口。”這是在71日“海關總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啟動活動中值得紀念的一幕,可以稱得上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而造就這激動人心一幕的幕后英雄,是一家來自重慶的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大龍網。

             

            重慶企業牽頭走通全國陽光化通關“第一票”,受海外媒體及央視一套關注

            在本輪測試中,大龍網作為海關總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首個試點電商企業,牽頭帶領錢寶科技(支付)、燕文物流、啟盈集團(物流)、鼎盛易達貨代等一批跨境支付、物流企業參與測試。在海關總署一眾領導的親自檢驗下,順利走通了海關監管通關出口的“第一票”,完成了總署通關服務平臺測試。

            事后,大龍網受到海內外各大媒體的一致關注。

            央視一套《晚間新聞》欄目播出“跨境電商納入海關監管平臺,通關破壁壘”的報道稱:電子商務被納入海關監管范疇,可以通過報關開展大規模、持續性通關業務,對中小外貿出口企業是利好消息。此前跨境電商只能以郵包方式出境,繁瑣的申報手續及高額的費用常常成為賣家的嚴重負擔。

            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新聞”欄目報道

             

            俄羅斯著名媒體塔斯社發出報道稱:大龍網提出的“外貿電商化”概念符合當今國際跨境電商市場發展趨勢。“外貿電商化”中提到的“外貿”并非傳統跨境電商意義上的零散小包裹,而是B2C或者B2B2C的小額訂單。只有符合統計意義和監管意義的小規模同品類訂單才會有符合國家規定的退稅和管理,才會有分送集報的實際操作意義。跨境電商能很好的服務于現在外貿體系服務不了的小訂單外貿,在享受其積少成多的豐厚利潤同時并不大幅增加其綜合成本。將當地現有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小訂單上線,提高他們的進出口效率和上線交易,并且做到進一步規模化。

            俄羅斯著名媒體“塔斯社”報道

             

            全球知名媒體報道(印度、德國、美國、英國)

             

            據悉,大龍網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重慶天地,在跨境電商領域深耕多年。曾先后經歷3輪融資,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總注冊資金超過3億人民幣。目前,大龍網在國內一線城市北京、深圳、上海、西安、沈陽等地均設立分公司,在蘇州、義烏、廣州等地設立十三家供應鏈分支機構,在深圳、廣州、上海設有三個國內倉庫,并且正在重慶等地建立符合海關監管的跨境電商監管倉,倉儲總面積超過5萬平米,在海外開設了俄羅斯莫斯科,巴西圣保羅,印度雅加達,加拿大蒙特利爾,澳大利亞坎培拉等多個海外銷售辦公室,在俄羅斯、烏克蘭地區建立了海外倉,擁有兩百余名外籍員工,是目前國內領先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之一。

               

            重慶市為跨境電商企業發展提供優質土壤

            重慶市作為國家發改委指定的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在電子商務經濟發展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自2012年起,國家重視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重慶市政府堅決貫徹國家發展思路,在其基礎上出臺了如: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渝中區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試行)》的通知(28號文)、《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網絡零售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42號文)等一批有利于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政策中明確提到了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相關事宜,并對政策落地實施做出了詳細部署。致力于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為跨境電商企業生長提供了優質土壤。

            本次大龍網代表重慶企業參與海關總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測試,標志著重慶在跨境電商領域發展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大龍網副總裁吳祺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提出:“本次測試成功,象征著中國跨境電商行業進入了陽光化通關的新時代。同時,我們也呼吁當前的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以及對應的各種監管倉和監管服務體系,支持小外貿、小訂單出口,以求解決供應鏈中全球碎片化需求和中國剛性化制造之間的矛盾。”


            跨境電商B2B商機平臺
            Cross-Border E-commerce Opportunity-Seeking B2B Platform
            綜合服務投訴中心